29
03月
文:Stone Jin来源: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据IPO早知道消息,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蜜雪冰城”)于2025年1月1日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港交所主板上市进程,美银、高盛和瑞银集团担任联席保荐人。与2024年1月份递交的招股书相比,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出杯量、终端零售额等均有显著增长。业绩稳健增长门店数跃居全球第一作为一家领先的现制饮品企业,蜜雪冰城聚焦为广大
29
03月
文:小满来源:第一食品资讯(ID:cdsspaqxh)新年伊始,休闲食品又一优异成绩单传来。劲仔食品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3年实现净利润2.01亿-2.13亿元,同比增长61%-71%;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为1.78亿—1.9亿元,同比增长56.79%—67.78%。但在行业人士看来,劲仔食品的小鱼红利已接近天花板,鹌鹑蛋业务目前看来,也并不能撑起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012023年第4季度增速
28
03月
文:松柏来源:新零售(ID:ixinlingshou)当下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与日俱增,会员制零售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作为这一赛道的佼佼者,山姆会员商店(Sam’s Club)在母公司沃尔玛的强大支持下,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最新财季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7%,年度销售额有望突破9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556亿元)大关。在中国市场,这家零售巨头同样保持高速扩张,12月18日在温州开出第52家
28
03月
文:Julie Zhu 来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从“创意玩梗”到“现金到账”,各种年轻化的营销活动如汹涌的攻势,在年轻人的心里留下烙印。在Z世代成为消费中流砥柱的今天,得年轻人者得天下。一句“喜欢你,没道理”的标语,如今已深入人心。市场大势引领下,年轻化成为几乎所有品牌策略的核心。在古老而又年轻的包装冰品行业,年轻化潮流更为明显。例如“火遍全网”的多巴胺概念,成了冰
28
03月
文:Yomi Xue 来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新年的钟声敲响,世界迎来了崭新篇章。在刚刚过去的跨年夜里,每日鲜语携手与辉同行,共同呈现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与辉同行2025跨年乐享会》,为观众带来悠长回味和满溢的幸福感。音乐“声”入人心的同时,每日鲜语对于幸福的诠释与呈现出的高品质形象,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Foodaily注意到,在近年来的营销活动中,
28
03月
文:张云清来源:零售商业财经(ID:Retail-Finance)零售行业进入低价时代,电商“真香”与实体“折扣”并驾齐驱。原本以“不贵,不配叫新消费”自我标榜的新兴品牌不得不饮下降价“良方”,迎合极致性价比为追求的消费浪潮。过去一年,烘焙赛道迎来大洗牌。曾经“所到之处皆排队”的网红新秀品牌接连衰退,墨茉点心局退出北京市场,虎头局渣打饼行深陷闭店、裁员、债务传闻,牛角村被曝破产清算;老牌烘焙克莉丝
28
03月
回望2024年,新茶饮赛道的关键词必然少不了“内卷”与“竞争”,不同于2023年的增速扩张,高度竞争态势下的行业格局对于品牌硬实力有了更加严苛的考验。茶饮品牌在出海、店型、新品、联名等多个维度施展浑身解数,而十八般武艺都通往同一个目标——营收。其中,“千万大店”历来是考量新茶饮品牌综合实力的硬指标。以新茶饮赛道开创者奈雪的茶为例,记者了解到,奈雪2024年多家门店营收超1000万元(即“千万大店”
28
03月
文:唐飞来源:价值星球Planet(ID:ValuePlanet)新茶饮热度再起,这种热度不仅局限在新品和新口味上,更进一步传递到二级市场。继去年8月,茶百道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后,蜜雪冰城和古茗也在今年初,陆续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这两家公司都是新茶饮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其上市将进一步推动新茶饮行业的发展和竞争。此外,这也可能会引起其他新茶饮品牌的关注和跟进,从而加
28
03月
来源: 新食品评介2024年即将收尾,休闲食品进入年货节营销高峰期。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休闲食品上市公司都在积极布局全渠道战略,抢抓年关消费红利,随着消费能力以及消费意愿的复苏,2025年的年关消费有望成为休闲食品产业链的重大机遇期。”结合当前市场环境与休闲食品发展趋势,今年年货节营销有啥新特点、新变化?天猫发布5大趋势12月16日,淘宝天猫食品生鲜总经理
28
03月
文:Rachel He 来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当下,中国预制菜市场已突破四千亿大关,朝着万亿的规模进发。于消费端,预制菜却正经历着“冰与火”的情形,争议不断。从强势出圈,到饱受争议,“不健康”的标签成为了预制菜的一道疤,难以褪去。近期,“预制菜进校园”的抵触以及各类相关舆论事件的发酵都反映出来自消费者对于预制菜产品的信任危机。四面八方的质疑,对于预制菜行业无疑提出